返回武汉市第三医院官网首页
急诊医学科(光谷)
科室电话:027-65399407

健康科普

Health science
首页健康科普 → 健康科普

中暑

2018-07-29文章来源:光谷急诊科

       “出门五分钟,出汉两小时”武汉又进入了“烧烤模式”。每年盛夏,都有不少人因为中暑而住院,甚至被中暑夺去生命。在这火热的夏天,我们要注意防暑降温!那么中暑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能不能 预防呢,回答是肯定的,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中暑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核心体温达41℃是预后严重不良的指征,体温超过40℃的严重中暑病死率为41.7%,若超过42℃,病死率为81.3%。


二、中暑的原因

1.高温、高湿、烈日曝晒,如时间在烈日下工作。

2.诱因: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三、中暑的类型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大家如果能够识别先兆中暑症状,及时考虑对策,可以不让疾病加重。

1、先兆中暑症状: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这时,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出现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这时最好要到医院治疗。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3、重症中暑症状: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和死亡。

1)热痉挛: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2)日射病:由于在阳光下暴晒过久,头部缺少防护,突然发生高热、头痛、呕吐、耳鸣、昏睡等,日射病也可以致人死亡。

3)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4)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它可以迅速发生;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四、中暑的防治:


1、减少外出: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尤其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年老体弱或有病的朋友,更要注意。

2、主动饮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即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3、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4、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如果患者有反应并且没有恶心呕吐,给患者喝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武汉已连续十几天“高烧”不退,提醒广大市民,尽量减少外出,注意防暑降温,多饮水,保证充足的睡眠,中暑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损害的程度不一样,一旦发生中暑,建议还是即时到医院就诊。